24小时服务热线

18928448884 / 0755-2592 9959

坚守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的“穿黄”先锋 坚守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的“穿黄”先锋 坚守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的“穿黄”先锋

激光焊接机


    坚守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的“穿黄”先锋

    时间: 2023-08-21 08:52:28 |   作者: 激光焊接机

  • 机型介绍



  央广网济南10月9日消息(记者王成林)金秋九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黄河北岸的鹊山之下,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的建设者们正操控着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泰山号”“黄河号”在地下30余米处稳步向黄河南岸有序掘进。

  隧道“掌子面”有一位行胜于言、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指挥者。他先后参建南京长江隧道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等10余个项目的建设,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施工遍布桥梁、隧道、公路、深基坑、大盾构施工等,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一名项目主管,他就是白坤。

  2017年11月28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奠基,开启了“万里黄河第一隧”从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新时代。如何建家建线和施工场布是项目部首要解决的问题。进场前树林密布,遍布沟河、堤坝、池塘。进场后,面对呼啸的寒风和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白坤带领项目团队战风雪、斗严寒,在缺少人、材、机的客观条件下,开启了“5+2”“白+黑”建家建线和施工场布的新征程。

  白坤是一名“80”后,擅于创新,将新鲜事物用于建家建线,这不“玩”起了航拍,航拍镜头所及之处便是问题发现之时。“C栋宿舍楼后的空地密目网没有全覆盖,扬尘防治‘六个百分百’做到了吗?”“项目部办公楼上的字有一个不亮”“厨房后边的园林绿植比设计密,抓紧修正”“下水管道预埋开挖比设计浅”……通过航拍,现场哪里不符合“规矩”一目了然。

  同时,白坤将“以人为本”的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应用于建家建线。工地现场按照“四个一律”“六个百分百”“七洒四扫”的要求,防尘密目网全覆盖,配备洒水车,全自动喷雾机,坚决打响防尘治理蓝天保卫战。

  在他的带领下,参建人员全力以赴,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场地清表、重载道路硬化、沥青道路铺设、临时指挥部的建设。现场回填土方约1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大约2900立方米,硬化面积约11000平方米。现场沥青路面比进场前高出1.5米,经历几次暴雨无任何积水。走进项目部,彩旗迎风招展,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让您耳目一新,完全颠覆了工地的印象。

  济南黄河隧道作为家门口大盾构工程,进场伊始,项目团队以“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质量推进”为导向,持续深入推动标准化管理,较好地完成了项目驻地、业主指挥部、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坤与项目所有建设者们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全速推动复工。“穿黄”先锋们吹响防疫、复工战斗号角,为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2月中旬恢复盾构掘进、3月初“泰山号”盾构机穿越北岸大堤,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迅速复工并突破关键节点。“2020年是黄河隧道工程建设决战年,整个项目能否如期完工、如期投入运营,就看今年的工程推进情况,所以新年伊始整个项目的指导思想就是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白坤说道。

  “疫情防控是一场阻击战,打赢战争贵在神速,胜在落实。疫情发生后,项目部第一时间制定措施,布控落实”,白坤说:“我们成立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商讨编制疫情防控应急方案,项目实行封闭管理,排查236名留守人员的健康情况和每个人近期活动轨迹,同时跟踪返乡人员的健康情况、行程并叮嘱他们响应家乡的规定。”

  项目部制定疫情防控专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做了详细的分工,包括采购防疫物资、联系驻地医院对防疫措施进行指导、跟踪留守人员健康情况、照顾在岗人员的生活、生活区施工区的消杀工作的等等一系列详细的分工和措施,并逐渐完备防控举措。

  虽然工程进度受到疫情影响,但白坤和项目参建人员咬紧牙关、统一思想,确定“聚焦双线贯通目标不变”的工作思路。“我们研究调整实施工程的方案,梳理关键线路、关键工序,并注意调整施工顺序,确保关键工序开工,最大限度保障施工进度。”白坤说道。经过科学筹措、精心准备,2月15日,项目部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复工申请审批,是济南市第一批获准复工的项目之一。3月8日,“泰山号”盾构机穿越黄河北岸大堤,攻克约6.5bar的水土压力和穿越钙质结核全断面硬塑粉质黏土复杂地层两个难点,零沉降实现穿越。

  从2月中旬到3月初,项目部仅用20天左右时间累计组织1500余人到岗,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并形成大干的局面。“返岗工作的首要前提是确保返岗人员安全,我们在确定人员的健康情况和活动轨迹没问题后,对所有工人进行点对点接送,接到项目后进行专门隔离,随后再组织核算检验测试,从源头上来控制,确保安全问题万无一失”,白坤说:“为提高返岗效率,我们确定了先省内再省外的返岗顺序,300余名省内工人先到岗,现在到岗的近1500名工人中无一例安全问题。”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大、风险高,项目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四新”技术的应用,比比皆是。同时,深度35.5米超大超深基坑在在山东省首次遇到,南岸工区连续800多米的长大深基坑在全国也罕见。两台15.76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分别穿越黄河两岸大堤、黄河主河槽、两次近距离穿越二环北路高架桥梁的桩基。项目建设无论是对济南“携河北跨”发展还是施工经验积累都意义重大。

  地下工程,千变万化,盾构机每掘进一毫米,前方都是未知数。“根据地质报告,隧道穿越这条地上“悬河”主要为粉质黏土地层,通俗讲就是平常的胶泥,容易结泥块,粘性很大,盾构机在掘进中易引起刀盘结泥饼。”白坤说。如果加大推力,则刀盘升温,甚至有可能将泥饼烧至成砖。所以,他们利用丰富的“穿越江河湖海城”的盾构施工经验和设备制造方专门研制了加大冲刷力的盾构机应用在此工程。出乎意料的是,结泥饼现象没再次出现,反而是黄河底的“乱石”出难题。

  2020年4月份以来,东线“泰山号”盾构机从掘进460环开始遇到了麻烦,盾构机出现震动、异响,随后停止运转。“经巡视和分析发现,竟然有一些石块“躲”过了盾构机前端颚式破碎机的“嘴巴”,流入出浆管道,卡死泥浆泵,导致现场停工,“乱石”出击打乱常规节奏。”白坤说,“尤其第789环,工人取出58块石头,掘进2米用了26个小时,极度影响施工进展。这些石块质地坚硬,钙质结核,强度为45兆帕,相当于高铁桥墩混凝土的强度。最大的一块有75厘米长,重达150斤,两个人才能抬得动它。”白坤想起“乱石群”还是心有余悸。

  这些“乱石”不知藏身何处,分布不均匀,入了盾构机的吸口,便会卡住机器,令建设者防不胜防,十分恼火。白坤利用丰富的盾构施工经验,让现场盾构工作人员逐渐加大泥浆循环速度,达到每小时3200立方米,以加大泥浆携带渣土的能力。可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石块在管道中横冲直撞,给管道以破坏性打击:“10毫米厚钢板卷成的管道被磨穿,出浆管到处漏浆,有大约1000米的区间可能漏出泥浆,泥巴流进成型隧道,弄得整条隧道脏兮兮的,不忍直视。”接着,泥水处理厂打来紧急电话,泥水循环处理系统被石块、和滚雪球一样的泥块堵塞,泥水厂运行受阻。卡泵、穿管、堵塞,黄河隧道地下的乱石,不按常规出牌,令现场技术人员们疲于应付,甚至烦恼丛生。

  “泥浆泵前面加装采石箱!”白坤果断采取设备优化的方案,盾构专业队伍给盾构机做“外科手术”,把石头阻挡在泥浆泵前面。采石箱采用两路设计,一路堆满石头,关闭阀门取石,另一路管道畅通,循环使用,盾构机不用停机。在常压下开箱取石,比在盾构机前舱高压下取石效果更好。因为前舱压力达到了5个大气压,人工取石效率低,风险大。

  大家亲切地称白坤为“智多星”。在盾构施工中,面对特殊的地层,白坤提出将管道改装应用的“组合拳”法。首先,将10米长的出浆管道旋转180度使用,或使用加大壁厚15毫米的成型管道。“由于重力原因,给石头磨下面再磨另一半。其次,进浆管和出浆管路互换,在管道接口加上一个弯头,换道行车,进泥水厂前再加一处弯头各归各路。”白坤说。接着,在白坤的带领下积极积累经验,立即找准磨损规律,在容易磨坏管道的位置,打“补丁”精准焊接钢板。3名电焊工焊接加固管道,盾构实施工程人员每天和泥水、汗水、油水打交道,天天像泥猴一样在隧道里面“打滚”。欣喜的是,东线“泰山号”盾构机已成功穿越乱石区,平稳有序向南岸掘进;更为欣喜的是东线盾构机的成熟经验成功应用在西线“黄河号”盾构机上,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盾构施工阻力。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总投资66.68亿元,隧道全长4760米,其中盾构段长2519.2米,隧道管片外径15.2米,盾构机开挖直径15.76米,设计为双管双层,上层为双向6车道公路,下层为城市轨道交通,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该工程是济南市“携河北跨”的重大战略举措,单体投资规模大,施工工艺世界领先,在全国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根据计划,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将于2021年完工通车,建成后将打破黄河天堑对济南城市南北方向发展的制约,大大加强济南北部新城与主城区联系, 实现新城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加速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截止到2020年9月17日,东线盾构机“泰山号”已掘进完成接近90%,西线盾构机“黄河号”已掘进过半,向着双线贯通的目标一步步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