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18928448884 / 0755-2592 9959

禾赛科技困局:不得不打的价格之战 禾赛科技困局:不得不打的价格之战 禾赛科技困局:不得不打的价格之战

自动化定制


    禾赛科技困局:不得不打的价格之战

    时间: 2023-10-22 19:00:19 |   作者: 切割自动化定制

  • 机型介绍



  1.禾赛科技三位创始人,均有国内top5高校和美国常青藤高校背景,投资方堪称顶级,百度、小米、美团、博世、真格基金等均对该公司青眼有加,其中,小米更是二次加持。

  2.禾赛科技融资曾因两件事受影响,其一是董事长孙恺的“花边新闻”,该事件一度导致其失去董事长身份;其二是公司与Velodyne的专利纠纷,除1.6亿元专利许可补偿费,2020年至2022年,禾赛科技每年还需支付固定金额的专利许可费。双方和解协议签订后,作为禾赛科技投资方的百度,宣布了禾赛科技的竞争对手Velodyne达成合作。

  3.一位激光雷达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告诉凤凰网科技,目前国内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正在重走互联网价格内卷的路线,走向了价格竞争。激光雷达出货价格进一步下探,也让行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连头部公司也难逃亏损困境。

  不同于国外激光雷达厂商在黎明前破产,国内激光雷达在2022年迎来了春天。

  在量产乘用车领域,激光雷达正在加速大规模“上车”。国盛证券引用咨询公司Yole Intelligence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世界内,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占高级辅助驾驶(ADAS)前装定点数量的50%,其次是法国(18%)和美国(18%)。截至目前,从前装量产供应商来看,中国厂商禾赛科技斩获了截至目前全球27%的前装定点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据央视网报道,去年全球激光雷达领域融资138亿,我国独占50.89亿,同比增长155.15%。2022年更是成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目前,拥有激光雷达的量产车近20款。

  市场份额暂位列第一的禾赛科技,于9月宣布已实现单月交付量突破10000台。据科瑞咨询,全球排名前15家无人驾驶公司里,有12家采用了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作为主雷达。

  这家公司靠什么赢来的市场?背靠大树的的先行者,为何被长期资金市场拒之门外?激光雷达被资本看好,却不被长期资金市场看好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上市停止仅3个月后,禾赛科技便拿到了小米、美团、高瓴等送去的超3亿美元融资;不到半年时间,小米第二次加持,当年11月,小米产投再次追加了7千万美元。

  除上述D轮融资的投资者之外,禾赛科技早前融资的投资者还包括百度、真格基金、博世创投、启明创投、安森美半导体、斐君资本、德同资本、启元投资AxiomAsia Private Capital、交银国际、苏州启元、Pagoda高达投资、远瞻资本、磐谷创投、将门创投、PreAngel、大米创投等。

  2017年与百度Apollo共同发布了一套无人驾驶开发者套件——Pandora,禾赛科技也对外宣称自己是百度的“阿波罗之眼”;2018年,禾赛科技助力百度推出Apollo Robotaxi。同年禾赛科技也获得了由光速中国和百度领投的2.5亿元B轮融资。

  禾赛科技的融资并非一直这么顺利,2017年7月,正值百度拟向禾赛科技注资1.05亿元的敏感时点,禾赛科技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孙恺,在朋友圈高调示爱天风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而两人当时均已有家室。

  该事件间接导致了2017年“阿波罗之眼”被竞争对象Velodyne截胡。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该事件对禾赛科技后续的融资上市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孙恺因此短暂辞去了董事长头衔,退出了公司法人,由CEO李一帆接任。

  凤凰网科技发现,目前,在公司官网,孙恺的个人介绍虽在第一位,排在CEO前面,但已无董事长的头衔,仅保留了首席科学家的头衔。

  禾赛科技在招股书声称,激光雷达属于新兴起的产业,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研发与制造壁垒较高,多项产品的性能在国内外处于领头羊,其具有较强的定价权。禾赛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是74.87%、75.62%、76.24%、71.19%。但如此高的毛利润,也难逃亏损命运。

  禾赛科技三位技术出身的创始人,将公司投入的重心放在了研发上。2017年至2019年,禾赛科技的研发投入从0.29亿元、0.62亿元增长至1.68亿元,占营收比例甚至曾高达150%。而这三年的营收才只有0.2亿元、1.33亿元、3.48亿元。近四个报告期内,该公司合计亏损了约2.5亿元。

  据凤凰网科技了解,禾赛科技的亏损还与一起专利纠纷有关。2020年,禾赛科技与Velodyne签署《诉讼和解和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协议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26日,在协议有效期内,双方承诺不在旋转式激光雷达领域对对方提出任何专利诉讼。

  协议显示,禾赛科技需向Velodyne支付和解费用,包括专利补偿费用及许可使用费。2019年,禾赛科技向Velodyne支付了约1.6亿元的专利许可补偿费,除了专利许可补偿费外,自2020年至2022年,禾赛科技每年还需支付固定金额的专利许可费,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这也是怎么回事,该公司2018年刚刚盈利,就在一年后转为亏损1.5亿元。

  双方和解协议签订后,作为禾赛科技投资方的百度,宣布了禾赛科技的竞争对手Velodyne达成合作。

  CEO李一帆,高中结束被保送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大三被美国硅谷公司邀请深造,并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顺利取得机器人硕士学位,随后留校完成博士学位。

  公司目前CTO向少卿,是李一帆的清华学长,当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深造,两人在结识了同在斯坦福机械工程系的孙恺。三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创业。次年,三人在上海创立了禾赛科技。

  一开始,禾赛科技并不是做激光雷达,而是做激光气体遥测系统,包括激光甲烷遥测仪和激光氧气传感器两款产品。2016年,无人驾驶风起,看到市场的变化,三人决定转变创业方向,将目光瞄准到激光雷达领域。

  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步骤,传感器是实现车辆环境感知的硬件保障,被称为无人驾驶的眼睛和耳朵,相关传感器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

  激光雷达被视为无人驾驶的“眼睛”,它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和传感器之间距离的装置。相较于其他雷达,激光雷达的探测角度更广,障碍物识别能力也较强,因此,激光雷达被认为是L3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必备传感器。

  产品方面,禾赛科技陆续在无人驾驶领域推出了40线余款激光雷达。应用的领域也包括无人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无人驾驶是其发力的重点。

  2016年,禾赛科技发布了第一款32线线旗舰产品 Pandar40,2018年,专为 ADAS 前装量产车打造的车规级半固态远距激光雷达 AT128,已经官宣定点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等汽车品牌旗下的多款车型。

  禾赛科技联合发起人、CEO李一帆在接受AutoLab专访时表示,在他看来禾赛科技核心竞争力在于2点:芯片和工厂。

  激光雷达核心技术壁垒不在外壳”,而是在光学、电子、机械中的真正影响其性能的“本质”。核心科技主要在三个方面:机械,光学和电子。李一帆认为,按照权重来看,机械的重要性最低,光学很重要,而电子部分则更重要。

  李一帆认为,芯片技术天然就有它的壁垒,这是真正需要长期积累的东西,但一旦拥有之后,非芯片技术的竞争方案一般都难以胜出。“我不太介意别人看我们激光雷达机械部分长什么样,因为我们真正的核心技术都在芯片上。”工厂方面,禾赛科技在上海嘉定投资建设的工厂将在今年年底竣工,这是一个年产能达到百万台的激光雷达“超级工厂”。

  禾赛科技终止的IPO,拟募资20亿元,计划用于芯片与工厂,其中,12亿元用于智能制造中心项目,6.5亿元用于激光雷达专属芯片项目,1.5亿元用于激光雷达算法研发项目。

  激光雷达上车需要满足三个核心条件,即符合车规级、合适的价格,以及可量产。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对于激光雷达厂商来说,车规级的标准车企都有一个指标,只要这个指标能达到,那就可以了。然后接下来需要有一个延续性以及成本可以下降的一个空间。

  从最新发布的理想L9来看,它配备了一颗由禾赛科技提供的,采用半固态一维转镜方案的128线激光雷达,比市场一般激光雷达贵几千块钱,对于一辆售价40多万的汽车来说,也在可承受范围内。但如果激光雷达乘上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价格就要一降再降。

  一位激光雷达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告诉凤凰网科技,目前国内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正在重走互联网价格内卷的路线,走向了价格竞争。

  镭神智能董事长胡小波在谈到国内激光雷达产品价格时候曾说道:“镭神智能从2.2万RMB再降至1.2万RMB,2020年7月份我们又把32线线万块钱以内。”华为此前更是高调宣称,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约1276块钱),甚至是100美元(约638块钱)。

  一位业内人士向凤凰网科技透露,激光雷达厂商在给到车企定点的量产的项目,一般价格可以在500~1000美元的一个范围,根据量产的不同,去协商定下定出最终的一个价格的范围。至于200美金这个事情,激光雷达厂商们也很想做到,但暂时还是不行的。

  速腾聚创曾公开表示,如果订单规模达到10万-100万台,硬件价格可下探至200-500美元。

  一位长期从事激光雷达的行业的人说,“从激光雷达拿到车企的订单,要过五关斩六将。性能首先是第一步,车企会给予每款车型的功能给激光雷达性能的指标,厂商们要满足这个要求。

  其次是可靠性,汽车的生产跟消费电子的生产不一样,零部件的生产规格要求良品率是很高的,对自动化和良品率的过程和投入,需要很多资源,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会形成厂商的核心壁垒。

  此外,随着车的出货量越高,激光雷达的出货量也高,这样一个时间段,随着车的出货量增加,激光雷达的价格就要降下来。”

  造车成本下降,也代表着以激光雷达厂商为代表的供应商,出货价格进一步下探,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高额的成本投入和长生产周期,可以换来一定的市场,但很难转换成利润,这也使得整个行业面临着,哪怕亏本,也要争取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机会。